诗话桥梁

联系我们详细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22号,77779193永利官网铁道校区内
电话:15575906269
邮箱:hq.jing@csu.edu.cn
联系人:敬老师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

2020-08-10 02:37 打印

桥梁之用,“以通往来”为要。河之广狭、深浅不同,通往来之方式亦即多样。“就其深矣,方之舟之。就其浅矣,泳之游之。”(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)“方”是并排的二舟。宽广之河需借舟楫,稍浅则粗暴地游过去了。“泳”字本义是“潜行水中”,而我们现在讲的潜水的“潜”字本义则是“涉水”,两个字后世常用的意思正好与本义相反。而“浮行水上”之义则称“汓”,以子在水中会意,它的异体字“泅”是形声字,现在变成了通用字。

水之深浅只是相对而言的。“深则厉,浅则揭。”(《诗经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)很浅的水撩起裙裳就直接涉水而过了。“涉”字甲骨文写作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,中间的曲线是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(“水”)字的省写,两边各有一只或几只脚,会意为涉水而过。稍深的一点就要“厉”。“厉”是“濿”之借字,也写作“砅”,本义是“履石渡水”,就是聚石水中以供履石渡河。这个字甲骨文写作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,像水的两边各有一块石头,以供跨越。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

(石步)

履石过河之法于稍宽且浅之水十分普遍。为求更加便捷,石上架石板或木板相接即为桥。《说文解字》收了“梁”字的一个古文作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,就是木与木相接,中间一横指示桥面。而至于较窄之水,直接架一木或石即可通往来。

由于聚石水中以供履石而渡与架木石于水上以供步行二者关系密切,故而典籍中众多的桥梁相关之名,字书或者古注中所解释的意义往往兼指两者。这些字在语音上也多相近,属于一声之转。

“矼”,也可以写作“杠”,指石桥,也指聚石水中以为渡。

“徛”,《尔雅·释宫》说“石杠谓之徛。”郭璞注:“聚石水中以为步渡彴也。或曰今之石桥。”郝懿行疏证:“是徛本渡水之名,因以为步桥名。”又引马瑞辰说石杠即“今南方谓之石步。”所谓的石步其實就是“砅”。因此其字形也可以写作“碕”。《说文解字》说“徛”字本义是“举胫有渡”,“胫”就是脚,这是从行走方式角度给出的解释。

“彴”,《广韵》说是“横木渡水”,因而这个字或改换义符写作“杓”。《集韵》说是“聚石为彴”。王念孙《广雅疏证》引《经典释文》:“今关西呼徛,江东呼彴。”则“徛”“彴”是方言的差别。

“榷”,《说文解字》说是“水上横木,所以渡者也。”朱骏声通训定声:“榷,一名徒杠,一名徛,一名略彴。按:两头聚石以木横架之,故亦名石杠。”可知这些名称所指都同一个事物。“榷”字汉代以后指专卖、税收,桂馥《说文解字义证》解释“禁闭其事,总利入官,而下无由以得。有若渡水之榷,因立名焉。”

与这些名称不一样的是,后世通行的“桥”字,根据段玉裁的说法:“凡独木者曰杠,骈木者曰桥。”“骈”是并列的意思,如此则“桥”应更加宽一些。汉代画像石中的桥可以行车走马。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

(汉画像石拱桥(采自孙机《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》)

《说文解字》解释“桥”字本义为“水梁也”,而解释“梁”字本义为“水桥也”,可见两者的意义是相同的。目前所见古文字中,“桥”字相对比较后起,最早为战国时期,如: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,主要用作人名。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的竹简《为吏之道》中“津桥”连用,已可见桥梁义。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

(睡虎地秦简《为吏之道》第14简第三栏文字)

从字形结构上来看“桥”是个形声字,“木”是义符,表示材质,“乔”是声符,指示读音。而早期汉字的声符往往能够揭示语源,指明其命名理据。“桥”字之声符“乔”所揭示的命名理据,反映了桥的功用及多方面的形貌特征。

从功能方面讲,桥起沟通作用,如“桥梁”一词除了供人通行的实体桥外,常用来比喻能起联系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。以“乔”作为声符的其他字也有系连义。如“敿”指系连,“繑”指套裤上的带子,这自然是起系连作用的。

从形貌特征方面来讲,桥有高和弯曲两方面的特征,这两个特征都在其声符“乔”中有反映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乔,高而曲也。”

首先,总要高出水面。故“桥”有高义。《大戴礼记》:“其桥,大人也。常以皓皓,是以眉寿。”卢辩注:“桥,高也,高大之人也。”“乔”有高义,《尔雅》:“乔,高也。”典籍中“桥”“乔”时见同义异文。《诗经•小雅•伐木》有“出于幽谷,迁于乔木”之句,“乔木”一词一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其原来的意义。同时,由此还产生“乔迁”一词,用来比喻人家搬入好的居处或升官。这自然也是高,只不过抽象些罢了。而以“乔”为表义声符而具有高义的字也不在少数。足高之鼎曰“鐈”;山高而锐曰“峤”;屋高曰“㢗”,皆为高之静态描摹。“挢”,从手,本义为举手,则是高之行为的动态描写。“侨”字则兼包动静二者。《说文》:“侨,高也。”桂馥《说文解字义证》:“北方伎人足系高竿之上,跳舞作八仙状,呼为高橇,当作此侨。”于人为静,于舞为动。这就是北方的民间舞蹈“踩高跷”了。

其次,段玉裁说:“大而为陂陀者曰桥。”所谓的“陂陀”就是弯曲有坡度,这是中国古代拱桥的典型形状。“拱”的目的还是为了提升桥的高度,以便下面行舟。声符“乔”除了含有高义外,兼有曲义。“鞒”即指马鞍拱起的地方。而“矫”,本来是矫正箭竿使之变直。后泛指使弯曲的东西变直。黄侃曾有形声字“相反为义”之说,谓汉字多有一字两义,反复旁通者。“乔”本谓曲,在“矫”字中声符兼义,记录了事物由曲而直的流变过程。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

(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渭水桥 采自孙机《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》)

“乔”之曲义,还可以追溯到其义符兼声符“夭”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夭,屈也。”屈、曲义通。金文“奔”字从夭,三止,如: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(大盂鼎)

诗话桥 | 张再兴:“桥”字杂谭(大克鼎),“止”是脚的象形,三止表示奔跑得很快,而“夭”则象奔跑时手臂弯曲舞动之形。

作者:张再兴,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



上一篇:诗话桥 | 黄瑾迟:诗话桥梁——土木院与文新院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
下一篇:诗话桥丨李秋颐:桥下有剑斩蛟龙